又一独角兽!远超“泡泡玛特”,靠2元低价收割小学生,年入100亿
摘要:2024年度,泡泡玛特营业额达130亿,利润达34亿,其产品为3D立体玩具,85后创始人王宁更是以1467亿身家成为河南首富。本以为这个公司赚钱能力已经很强了,但有个叫卡游文化有限公司的企业,其产品主.
2024年度,泡泡玛特营业额达130亿,利润达34亿,其产品为3D立体玩具,85后创始人王宁更是以1467亿身家成为河南首富。本以为这个公司赚钱能力已经很强了,但有个叫卡游文化有限公司的企业,其产品主要是2D纸片,被称为"纸质版的泡泡玛特",赚得比它还多。

靠着卖2元一张的卡牌,卡游的利润竟达到了近45亿,这个后起之秀就是卡游文化有限公司。
仅靠售卖每张2元的卡牌,它在2024年就实现了近45亿的惊人利润,远超同期的明星企业泡泡玛特,卡游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?

卡游的创始人李奇斌为了还清父亲欠下的300多万债务,他毅然放弃了公务员的“铁饭碗”,从零开始创业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李奇斌发现孩子们买泡泡糖时都喜欢收集附赠的卡片贴纸,他敏锐地意识到,平价的卡片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。

于是,他变卖了父亲破产工厂的所有设备,带着几个人从苏州起步,专注于印刷和销售卡片。
仅仅一年时间,李奇斌的公司就赚到了300万,凭借着对市场的敏感嗅觉,他不断扩大业务版图,到2007年,公司年收入就突破了5000万。

在还清家庭债务后,他在老家开化建立工厂,在上海成立运营公司,形成了“一体两翼”的战略布局,其中在上海设立的卡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,正是如今行业的领头羊。
为了给公司找到长远发展方向,他决定将卡游从单纯的制造业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,公司开始与各大国际动漫平台展开版权合作,积极打造自己的IP。

尤其是引进日本的奥特曼IP后,卡游通过发行集换式卡牌,收获了超过80%的营业收入,利润率更是高达70%以上。
就这样,卡游凭借着极高的利润率,在众多玩具公司中异军突起,跻身行业第一梯队。

2024年,公司营收破百亿,净利润之高令人咋舌,看准时机的李奇斌,立即启动了卡游的上市计划。

每包卡牌的价格非常亲民,从2元到10元不等,但每包卡中包含的卡片种类却千差万别,其中大多数是普通卡,而少数稀有卡的出现几乎是“中奖”般的机率。
就像“刮刮乐”一样,开包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刺激感,孩子们常常一包包地买,抱着“下一包会不会有更好的卡”的心态,沉迷于这种充满赌运气成分的游戏。

这种消费模式成功地刺激了孩子们的购买欲望,有学生收齐了一整册《哪吒2》联名卡牌,并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照片,有人发现卡牌背后的金钱价值。
卡册中有几张稀有卡,在二手市场上的售价已经飙升到了上百元一张,更让人吃惊的是,整套卡牌要想完全收集齐,至少要花费几万元。

随着稀有卡的炒作,二手市场逐渐成为了一个巨大的“灰色地带”,不少卡牌收藏者专门购买卡牌来炒作稀有卡,并通过二手交易平台进行高价转售。
以小马宝莉系列卡牌为例,某些稀有卡的价格甚至能飙升至上万元,远远超过了原本的售价。

这样的交易不仅让市场产生了虚高的价格泡沫,也让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们会受到不良影响,变得只关注卡牌的“价值”而忽视了其娱乐本质。
在卡游的商业逻辑中,卡牌成为了具有“情绪价值”的社交工具,孩子们通过交换和展示卡片,建立起了一种“地位”的象征。

谁拥有稀有卡,谁就能在同学之间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尊重,这种“卡牌社交”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竞争和攀比之中。
很多家长反映,孩子们为了获得稀有卡,不仅花费了大量的零花钱,甚至偷偷拿父母的钱来购买。

这种“卡牌文化”所带来的消费陷阱,似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整个社会。
孩子们不仅仅是为了“玩”而购买卡牌,更把它们看作了某种“投资”,甚至有一些家长因为孩子沉迷卡牌而感到心力交瘁。

2019年,卡游的奥特曼系列卡牌销量一度占据公司卡牌销售的六成,而这也使得奥特曼这一IP成为卡游最大的收入来源。
2023年,奥特曼卡牌销量的暴跌,直接导致了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大幅下滑。

为了降低过度依赖单一IP带来的风险,卡游开始加速扩展自己的IP储备,尝试通过引入更多的品牌合作来稳住市场地位。
从2021年起,卡游先后与《叶罗丽》、《火影忍者》、《哪吒2》等一系列新的动漫作品合作,拓展自己的卡牌系列产品。
通过这些新IP的引入,卡游不仅覆盖了更多的年龄层,还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。

近年来推出的《哪吒2》联名卡牌,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市场认知度,在短时间内就售罄450万包,这让卡游的产品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。
但是不同IP的合作成本逐年上升,尤其是一些热门IP的授权费水涨船高,根据卡游的财报数据,过去三年,公司在IP授权方面的支出几乎呈现出指数型增长。

而且卡游的自有IP“卡游三国”的表现并不如预期,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,但这一原创IP在市场上的表现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到2024年,卡游三国的累计交易额仅占公司整体卡牌交易额的不到3%,所以卡游仍需依赖外部IP支撑其大部分收入,原创IP的路仍然漫长。

在这种情况下,继续拓展国内热门IP的授权外,卡游还在积极探索国际市场,尝试将卡牌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。
通过与国内传统文化的结合,卡游开发了一系列以中国经典文化为主题的卡牌产品,如与国画家戴郭邦合作推出的四大名著卡牌,以及金庸侠客令系列。

虽然卡游的产品定位本质上是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娱乐消费,但随着其在卡牌行业的迅速崛起,卡游的运营模式已经开始受到社会和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。
特别是卡牌的盲抽机制,以及这种游戏化消费模式对于未成年人的潜在影响,成为了公众和家长们日益关注的焦点。

卡游的卡牌消费模式本身就带有较强的“赌性”,每包售价2元到10元的卡牌,买家无法预见自己抽到的内容,这种不确定性强烈激发了孩子们的购买欲望。
孩子们往往为了获得一张稀有卡,不断地“再来一包”,这种重复消费的模式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依赖。
“下一包卡可能就能抽到更好的一张”,这种心理暗示促使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购买大量卡包,从而产生了不小的经济负担。

更为严重的是,这种消费模式并不完全透明,家长和孩子对卡牌的“价值”认知往往存在偏差。
家长们并不完全了解卡牌市场中的炒作现象,以及稀有卡牌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暴涨。
这让卡游的卡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“隐形的消费负担”,父母对孩子的消费行为几乎失去了控制。

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的二手市场中,热门卡牌价格被炒至几千甚至上万元,而家长往往发现问题时,已经难以遏制。
虽然卡游在其招股书中提到,已对未成年人的卡牌购买设置了相关政策,如要求8岁及以上的消费者才能购买,并且未成年用户购买时需要监护人同意。

但还是要有很多家长反映,孩子们依然可以轻松在超市、便利店购买卡牌,商家并不会严格审核购买者的年龄。
这种松散的监管,不仅让家长们感到无力,更让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的现象屡屡发生,甚至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。
孩子们往往沉迷于卡牌交换和“抽卡”的过程,甚至有些孩子在无法抽到稀有卡时,情绪波动较大,出现焦虑等问题。

作为一个遍布全国、渗透到每个小镇和乡村的公司,卡游的销售网络庞大且分散,从大型商超到小卖部,几乎所有零售终端都有卡游的身影。
而在这些非正规渠道中,假卡、炒卡现象普遍存在,卡游公司虽然表示正在升级防伪技术并加强市场监管,但在如此庞大的渠道体系中,监管的难度显然超出了预期。

虽然卡游能够控制官方渠道中的产品质量,但在二手市场和部分小商店中,假卡和过度炒作的现象仍然难以杜绝。
面对这种情况,卡游不仅需要承担产品质量和市场监管的责任,还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,尤其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消费权益。

如何在保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,合理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,减少未成年人的过度消费,成为卡游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如果卡游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,它未来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多来自监管部门和公众舆论的压力。
如何在保持商业成功的同时,承担起社会责任,可能是卡游能否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