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讯精密赴港 IPO 背后:从苹果代工厂到全球化巨头的资本突围战
摘要:7 月 2 日晚间,《财富》世界 500 强企业立讯精密发布公告,透露筹划发行 H 股并登陆香港联交所的计划。作为苹果供应链核心制造商,此次赴港 IPO 被业内视为其拓展国际融资渠道、分散地缘政治风险.
7 月 2 日晚间,《财富》世界 500 强企业立讯精密发布公告,透露筹划发行 H 股并登陆香港联交所的计划。作为苹果供应链核心制造商,此次赴港 IPO 被业内视为其拓展国际融资渠道、分散地缘政治风险的关键一步,亦标志着这家昔日代工龙头向全球化科技巨头的转型再提速。
一、从代工车间到跨国集团:20 年蜕变之路
立讯精密成立于 2004 年,2010 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,主营业务覆盖消费电子、汽车零部件及通信设备精密制造。公司凭借苹果 AirPods、iPhone 等产品的代工业务起家,历经二十载发展,已成长为年营收超 2600 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。创始人王来春通过立讯有限保持控股地位,核心管理团队稳定性较强。
在发展模式上,立讯精密采用 “垂直整合 + 全球化产能布局” 策略,不仅在越南、印度等东南亚国家设立生产基地以应对贸易壁垒,更通过收购德国莱尼公司切入汽车供应链,同时分拆业务板块拓展非苹果客户,形成消费电子、汽车、通信三大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。
二、业绩稳健背后的隐忧与突破
2024 年财报显示,立讯精密实现营收 2687.95 亿元(同比增长 15.91%),净利润 133.66 亿元(同比增长 22.03%),业绩表现稳健。其中消费电子业务贡献 2240.94 亿元收入(占比超 80%),尽管毛利率维持在 9.1%,但对苹果的依赖仍存风险 —— 供应苹果的营收占比高达 70%。
值得关注的是,多元化布局已初见成效:汽车业务通过莱尼公司进入全球车企供应链,目标直指前十 Tier1 供应商;通讯业务则为英伟达 GB200 提供全栈解决方案,并成功打入 AWS、Meta 等国际巨头供应链。据长江证券预测,其数通业务 2026-2027 年营收或突破 300 亿元。
尽管海外收入占比近 90%,但公司在全球 10 余个国家布局制造基地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缘政治带来的产能风险。
三、港股上市:资本运作与战略协同的双重考量
据外媒披露,立讯精密拟通过 H 股发行融资超 10 亿美元(约合 71.64 亿元人民币),中金、中信证券、高盛担任承销商。公司公告显示,募资将主要用于海外业务拓展、技术研发投入及全球化产能建设,同时计划借助港股平台实施股权激励以吸引国际人才。
市场分析指出,此次上市背后存在多重驱动因素:苹果产业链竞争加剧倒逼新技术研发投入;汽车、通讯等新业务扩张需要持续资本支持;港股上市可拓宽融资渠道,降低单一市场依赖风险。此前蓝思科技、歌尔股份已通过港股 IPO 加速全球化进程,立讯精密能否复制这一路径,仍需观察其在客户结构优化、地缘风险应对等方面的实际成效。